河北邢臺市信都區:“好人現象”引領文明新風尚
中新網河北新聞12月16日電 (張鵬翔 李鐵錘 王聚芬)2名中國好人、7名河北好人、18名邢臺好人、10名市級文明市民……這串亮眼數據,是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好人和模范接連涌現的真實寫照,每個數字背后是一樁樁凡人善舉,濃縮著信都區溫暖人心的“好人現象”。
普通農村婦女張歲京,用38年默默付出堅守承諾,用大愛撐起一個家;德龍鋼鐵公司職工郭彥剛,堅守本職崗位24年,憑借精湛技藝破解一個又一個設備維修中的疑難問題;熱心公益的陳瑞明,奔波近兩千公里,為百名抗戰老英雄留下記憶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;面對險情的吳淼,奮不顧身跳進水里搶救落水母子,挽救兩人生命……
他們用孝老愛親、敬業奉獻、樂于助人、見義勇為的善行義舉,展現最美的信都風景,潛移默化地影響周邊人,為信都“好人現象”作出最好的注腳。
信都區努力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環境,積極搭建平臺放大“好人效應”,讓榜樣去感染、帶動廣大群眾,引領文明新風尚。
據悉,該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56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作用,不斷豐富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形式和內容,廣泛倡導信都“益生活”新方式,動員全區百姓踐行“一人一天一好事”,營造“全民公益、時時公益、處處公益”的良好風尚。
為讓好人善事引領文明新風,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信都區在全區廣泛開展“尋找身邊好人傳遞文明力量”活動,從平常百姓中尋找感人故事,組建“好人儲備庫”;持續推進“季評信都好人、年評道德模范”活動,2022年評選信都好人、信都道德模范等系列“最美人物”297人,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評選機制;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,廣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,利用多種形式“晾曬”身邊好人好事。
在此基礎上,信都區健全禮遇幫扶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工作機制,明確18項禮遇幫扶舉措,在全區掀起學習、崇尚、爭當道德模范、身邊好人的社會熱潮,好人群體不斷壯大,越來越多信都人爭相傳唱崇德向善的“文明歌”,講述感人至深的“最美故事”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