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秦皇島:指尖行走的“葫蘆雕刻”
中新網河北新聞12月13日電 (胡月達)左手握葫蘆,右手持刻刀,刀刃在葫蘆表皮上游走,不一會兒一朵漂亮的牡丹花就呼之欲出……近日,走進河北省秦皇島市孫衛東的家中,他正端坐在工作臺上專心創作,琳瑯滿目的雕刻彩繪葫蘆讓人目不暇接。
“我這手藝是從小跟著父親學的。小時候,家中院落種植葫蘆。每年秋后,爺爺、父親將葫蘆采摘后自然風干,然后在葫蘆上寫字、畫畫,周邊村民特別喜歡!53歲的孫衛東從事葫蘆雕刻彩繪已有30余年。孫氏葫蘆雕刻彩繪在2020年被列入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孫衛東說,葫蘆雕繪彩刻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。雕刻葫蘆的“刀法”輕于金石,重于微雕,技法大致與筆雕相同。點、挑、劃、拉、刺、勾……輕重有致,力求眼、心、手配合默契。
“運用鈍刀要力度適中,不能破損葫蘆的表皮。一條紋路要一遍一遍地修改,經過無數刀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!睂O衛東說,他會根據葫蘆不同形狀設計不同圖案,用鉛筆打稿、勾刀勾線,再用鈍刀雕琢,最后上色完成。雕刻葫蘆功夫主要在手上,手勁要恰到好處,用力輕了刻不透,用力重了葫蘆就破了,所以要特別細心,求好不求快。
“花好月圓”“花開富貴”“魚躍龍門”“七彩牡丹”……在孫衛東的作品中,花鳥魚蟲,是他最喜歡的題材。他的作品都是選用吉祥寓意的圖案進行雕刻。
“這門藝術枯燥,雕刻需要十足的耐心!睂O衛東說,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這門藝術,讓葫蘆雕刻彩繪得到傳承和發展。(完)